APPLICATION
華南理工大學發(fā)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博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基于界面能量傳遞(IET)的概念模型,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實現(xiàn)了上轉換發(fā)光動力學過程調控與光色動態(tài)調節(jié)。該工作以“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photochromic upconversion through interfacial energy transfer”為題發(fā)表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北京化工大學的嚴乙銘教授、楊志宇研究員課題組通過在MnO2/g-C3N4異質結構中構建界面電子橋,增強的Npz-Mndz2軌道雜化成功提高了其用于HCDI的性能。Npz-Mndz2軌道雜化誘導了從g-C3N4到MnO2的電子遷移,實現(xiàn)了高的Mn dz2電子占據。在工作電壓為1.2V的條件下,MnO2/g-C3N4表現(xiàn)出68mg g-1的除鹽量,3.6mg g-1 min-1的除鹽率以及0.7224kWh kg-1的能耗。這項創(chuàng)新的工作為激活金屬氧化物電化學活性,從而為加速電荷轉移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法。
光生電荷特性的研究對很多光電材料與器件的應用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如各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新型高速光電探測器,以及新型光催化與光電催化材料中光誘導載流子的傳輸、復合、電荷轉移特性的研究等。表面光電壓技術是基于表面光伏效應進行測量的方法,稱之為表面光伏技術(Surface Photovoltaic Technique, 簡稱 SPV 技術)或表面光電壓譜(Surface Photovoltaic Spectroscopy,縮寫為SPS),被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光生電荷的壽命、表面電勢、導電類型、異質結電荷轉移,少數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參數的光學測量。[1,2] 本文介紹了卓立漢光基于寬光譜可調單色光源的一體化表面光電壓譜測試系統(tǒng),以滿足多種不同類型光電材料的表面光電壓表征與研究的測量需求。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周博教授團隊在著名期刊Adv. Mater.上分發(fā)表了題為“Cross Relaxation Enables Spatiotemporal Color-Switchable Upconversion in a Single Sandwich Nanoparticl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的文章,報道了一種基于交叉弛豫介導的上轉換光色調控策略。
近日,浙江大學材料學院葉志鎮(zhèn)院士團隊在有源矩陣鈣鈦礦LED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Nanosurface-reconstructed perovskite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active-matrix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為題發(fā)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 (doi:10.1038/s41565-024-01652-y)上。浙江大學為該論文第一單位,李紅金博士為第一作者,葉志鎮(zhèn)院士、戴興良研究員、黃靖云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Copyright ? 2020 Zolix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qū)中關村科技園區(qū)通州園金橋科技產業(yè)基地環(huán)科中路16號68號樓B.
ICP備案號:京ICP備05015148號-1
公安備案號:京公網安備11011202003795號